從頭開始組裝電競電腦是確保系統能滿足您所有個人喜好的唯一可靠的方式。當您確定從電源供應器到電腦內部的一切元件時,就知道您能以想要的畫面播放速率,玩您想玩的遊戲。此外,隨著技術的變遷、遊戲品味和需求的變化或預算允許下,家用組裝電腦可隨時進行升級。
雖然組裝電腦似乎令人望之卻步,但您可能會發現它比您想像的要容易,尤其是將它分解成可管理的步驟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整理出這份全方位的逐步指南,內含資深建置人員所提供的秘訣與竅門,以協助您打造第一部電競電腦。
準備步驟 1:電腦組建工具
您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收集您需要的工具以完成組裝。請提前準備以下材料,將有助於確保組裝流程順利進行。
- 工作空間。您需要大面積的工作空間,例如桌面。為防止意外的靜電放電(可能使敏感元件受損),請務必站在未鋪地毯的表面上。
- 螺絲起子。只要一把 2 號十字型螺絲起子,幾乎就能完成所有操作。如果您要安裝 M.2 裝置,則需有 0 號十字型螺絲起子。
專家提示:磁性螺絲起子可防止螺絲掉入機殼內(磁性尖端非常弱,應該不會對元件造成任何影響)。
準備步驟 2:電競電腦的機殼
在開始挑選元件之前,首先要考慮機殼,或至少要想好機殼大小。
選擇機殼時需要考量的主要事項,是電腦的擺放位置。您電腦的最終擺放位置將決定您可以(或無法)使用多大的機殼,並且也將有助於確定各種優異的機殼功能是否值得添購。例如,如果您將電腦隱藏在辦公桌底下,您可能會不想購置強化玻璃側面板。
機殼通常有三種尺寸:高直立式、中直立式和迷你直立式。這些是非常籠統的類別(製造商之間的機殼大小並未標準化),但它們會根據主機板大小來設計。
準備步驟 3:電競電腦的零件
現在該把元件組裝起來了。您可以決定這個步驟的進行方式:您可以自行對每個元件進行徹底研究,從頭打造自訂建置;或是您可以上網尋找預先組裝好的電腦,然後加以調整以符合您的特定預算和需求。
我們當然建議您在開始挑選元件前先擬定一個預算(元件採購很容易超出預算)。請記住,您可在以後隨時升級個別元件。
專家提示:購買前先列出建置清單,所有元件都必須與其他元件相容。
專家提示:如果您是為了要玩特定遊戲而打造這部電腦,請查看該遊戲建議的系統需求,並進行相應的規畫。
除了您的機殼外,以下是您組裝電競電腦所需的元件:
- 中央處理器 (CPU)
- 主機板
- 記憶體 (RAM)
- 圖形處理器 (GPU)
- 儲存空間
- 電源供應器 (PSU)
- 系統散熱
- 電競周邊裝置
- 作業系統 (OS)
我們來看看每個元件的功用、其必要性,以及在選購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步驟 1:安裝 CPU
零件/工具:主機板、CPU
將主機板從防靜電包裝中取出,並放在工作台上。找出 CPU 插槽,插槽上有塑膠保護蓋。在塑膠蓋的一角,或是在更常見的情況下,在插槽本身,您會看到一個小箭頭,請記下這個箭頭的位置。
在 CPU 插槽旁,您會看到一個小金屬桿。將金屬桿往下壓並輕輕拉到側面(遠離插槽),以打開插槽托盤。
打開 CPU 並從包裝中取出。處理 CPU 時要非常小心,CPU 和 CPU 插槽都很容易受到實體損壞。握住 CPU 的邊緣。切勿觸碰晶片底部的針腳,因為手指上的灰塵或油污可能會沾到針腳,並盡量不要觸碰晶片頂部。
在 CPU 的一角,您會看到一個箭頭。將此箭頭與插槽上的箭頭對齊,然後將 CPU 輕輕放到插槽上。將 CPU 輕輕地安裝定位後,即可降低固定桿,並將其推回原位。降低固定桿時可能需要略為施力,但安裝 CPU 時切不可施力!
步驟 2:(選用)安裝 M.2 SSD
零件/工具:主機板、M.2 SSD、0 號十字型螺絲起子、主機板使用手冊
如果您想安裝 M.2 SSD,現在正是好時機。首先,找到主機板上的 M.2 插槽。那是個水平的小插槽,對面有顆小螺絲。如果您找不到這個插槽,或是找到多個 M.2 插槽,或是您打算安裝多個 M.2 SSD,請參閱主機板隨附的使用手冊。
用 0 號十字型螺絲起子卸除小螺絲。請妥善保管這個小螺絲。
將 M.2 SSD 輕輕滑入插槽中。當 M.2 SSD 完全就位時,會與主機板相隔約 35 度角。將 SSD 往下壓,然後將小螺絲放回原位並加以鎖定。
步驟 3:安裝 CPU 冷卻裝置
零件/工具:安裝了 CPU 的主機板、CPU 冷卻器、散熱膏、CPU 冷卻器手冊
CPU 冷卻器有多種不同的類型。如需明確的安裝指示,建議您查閱 CPU 冷卻器隨附的手冊。
有些冷卻器需要安裝支架。主機板可能已預先安裝支架;如果您的冷卻器不需要支架,請將它拆除;如果您的冷卻器使用不同的支架,請更換支架。請先執行此操作,再將主機板放入機殼中。
有些冷卻器附有預先塗抹散熱膏在(位於 CPU 上的)導電材料上,有些冷卻器則無。如果您的冷卻器沒有預先塗抹散熱膏,那麼您必須在安裝冷卻器之前,手動塗抹散熱膏。若要塗抹散熱膏,請擠出一小點(不超過米粒大小)到 CPU 中央。然後,將冷卻器放在 CPU 上,壓力會使散熱膏充分擴散開來。
步驟 4:安裝記憶體 (RAM)
零件/工具:主機板、RAM、主機板使用手冊
確定主機板有幾個 RAM 插槽(大多數有兩個或四個)。如果您要在所有可用插槽上都安裝 RAM,只需要將 RAM 卡入到位即可。如果您只要在幾個插槽上安裝 RAM,請查閱使用手冊以找出正確的配置,然後據以將 RAM 插入插槽。
步驟 5:(選用)在機殼外進行測試
零件/工具:安裝了 CPU 和 CPU 冷卻器的主機板、RAM、GPU、PSU、螺絲起子、主機板使用手冊、電腦螢幕(連接到 GPU)
現在 CPU 和 CPU 冷卻器已安裝完成,您可能會想對元件進行快速測試,以確保運作正常。如果要在機殼中的所有元件都安裝好之後,才進行這項測試(並進行疑難排解),困難度將大幅提升。若要進行測試,請安裝 GPU,並將一切連接到電源供應器(如果您不知道如何安裝 GPU,請參閱下方章節)。確保電源供應器已連接到主機板(CPU 8 針腳和 24 針腳)和 GPU,然後插上電源並加以開啟。
有些較高階的主機板有電源按鈕,但許多主機板都沒有電源按鈕。如果您沒有看到電源按鈕,請找到電源開關針腳,也就是從彩色結節伸出的一對小插腳。電源開關針腳可能會有標記(類似「PWR_ON」)。若要開啟主機板電源,請用螺絲起子同時輕觸兩個電源開關針腳。
您現在應該能夠判斷,哪些元件沒有反應或無法運作。如果您的主機板閃爍燈光或發出嗶聲,可能是要傳達某些訊息。有些主機板會顯示開機自我測試代碼(兩位數),以協助您確定問題所在。若要瞭解此代碼所傳達的訊息,請參閱使用手冊。如果您的主機板並未顯示開機自我測試代碼,請將顯示器連接到 GPU,看看系統是否會進行「開機自我測試」,或者是否會啟動並顯示主機板圖誌。
完成測試後,請關閉電源,並等待主機板上的 LED 變暗,以確保系統中沒有殘餘電力。接著卸載 GPU 並拔下所有電源線,然後再進行下一步。
步驟 6:安裝電源供應器
零件/工具:PSU、機殼、PSU 纜線、2 號十字型螺絲起子
打開 PSU 包裝(如果您選擇進行測試,則將 PSU 從元件上拔下),(如果可行的話),將其纜線放在一邊。
看看您的機殼,找出 PSU 的安裝位置(可能在底部靠近背面之處)和方向。理想的情況下,PSU 的風扇應該面向機殼外側(經由通風口)。如果您的機殼底部有通風口,您可以將 PSU 倒置安裝,只要在電腦完成時,底部通風口可獲得適當的氣流即可。
如果您的機殼沒有通風口,安裝 PSU 時,請將其風扇朝上(進入機殼),並確保有足夠的間隙。
使用 PSU 隨附的四根螺絲,將 PSU 裝上機殼。
如果您使用的是非模組化或半模組化電源供應器,現在請將連接好的纜線,穿過機殼放在最終需要放置的地方(如果機殼有纜線管理功能,請加以利用)。
步驟 7:安裝主機板
零件/工具:機殼、主機板,I/O 擋板(如未與主機板相連)、2 號十字型螺絲起子、螺絲、主機板使用手冊
如果您的主機板附有未連接的 I/O 擋板,亦即含主機板連接埠切口的矩形金屬板,首先應將其卡入機殼背面的位置(確保其方向正確)。I/O 擋板的邊緣通常很鋒利,因此請小心您的手指。
I/O 擋板安裝好後,即可安裝主機板。仔細檢查,確保所有纜線都穿過正確位置,然後放置主機板(先將主機板與 I/O 擋板對齊)。使用 2 號十字型螺絲起子,安裝第一顆螺絲(中心螺絲)以將主機板固定到位。請勿將主機板橫向拖曳至和機殼相連的固定座上。
安裝主機板所需的螺絲數量會因主機板而異,但全尺寸 ATX 主機板通常需要 9 顆螺絲。為所有螺絲孔鎖上螺絲。
將電源供應器連接到主機板。有兩個主要的連接:朝向主機板頂部的 8 針腳 CPU 連接器,以及側面的 24 針腳連接器。
步驟 8:安裝 GPU
零件/工具:主機板、GPU、2 號十字型螺絲起子、螺絲、主機板使用手冊
找到主機板上的 PCIe* x16 插槽。它是最長的 PCIe* 插槽,顏色可能與其他插槽不同。如果您的主機板有多個 PCIe* x16 插槽,請查閱使用手冊,瞭解是否需要優先使用哪個插槽。如果可以使用任一插槽,請根據其他元件的放置位置,確定您要使用哪個插槽,您會希望 GPU 有一些喘息空間。
視您的機殼而定,您可能需要移除 I/O 蓋(阻擋機殼背面板的小金屬耳片),以容納 GPU 的 I/O(HDMI、DisplayPort、DVI 等),使其可連接到機殼外部。
從防靜電包裝中取出 GPU,小心翼翼地將其與後固定支架和插槽本身對齊,然後將其輕輕推入 PCIe* x16 插槽(您可能會聽到咔嗒聲)。如果您需要重新安裝 GPU,主機板上的 PCIe* 耳片可移至鎖定位置。
GPU 完全就定位後,請使用一、兩根螺絲,將其固定於機殼背面。如果您的 GPU 需要輔助電源連接器,請將其連接到電源供應器。
步驟 9:安裝儲存裝置
零件/工具:主機板、SSD、HDD、2 號十字型螺絲起子、螺絲、外殼/殼使用手冊
首先,請檢查您的機殼。針對磁碟機槽,每個機殼都略有不同。
您應該能夠在機殼內部的某個地方,找到許多大小各異的插槽。這些插槽可能有小小的塑膠開關,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即是免工具插槽,或者插槽可能看起來像金屬支架。
儲存裝置通常有兩種尺寸,2.5 英吋(HDD 和 SSD)和 3.5 英吋 (HDD)。大多數 3.5 英吋插槽都能接受 2.5 英吋硬碟機,但 2.5 英吋插槽則無法接受 3.5 英吋硬碟機(有些 3.5 英吋插槽附有不是專為 2.5 英吋硬碟機設計的托盤,但仍適用於 2.5 英吋插槽)。您可能也會在機殼中看到更大的插槽,這些是供尺寸較大的硬碟機(如光碟機)使用的插槽,通常位於機殼前面靠近頂部的位置。
如果您有免工具插槽,則每個插槽都會有自己的塑膠桿或開關。只要打開或解鎖操縱桿或開關應該就能拉出托盤。將硬碟機放入托盤。有些 3.5 英吋的托盤可接受 2.5 英吋的托盤。如果是這樣,則必須將 2.5 英吋硬碟機,用螺絲鎖到 3.5 英吋托盤上,以免移動。
將托盤滑回插槽。托盤應卡住到位。
如果您沒有免工具插槽,則會看到一個金屬支架(像是大尺寸薄板),裡面有板條或孔。如果要將硬碟機放入其中一個「插槽」,只需將硬碟機滑入金屬支架和機殼側面之間,然後用螺絲固定即可。使用機殼手冊建議的螺絲數量,但如果沒有足夠的螺絲,只要使用兩顆螺絲,就能將大多數的硬碟機裝上。
硬碟機全部就位後,將它們連接到主機板(使用硬碟機或主機板隨附的 SATA 纜線)和電源供應器。
步驟 10:安裝作業系統
零件/工具:電腦、顯示器、滑鼠、鍵盤,儲存於快閃磁碟機的作業系統
如果您尚未在 USB 快閃磁碟機上備妥作業系統,則現在應立即完成作業。(請參閱上述「 準備步驟 3:選擇您的元件 」下的作業系統相關章節,以取得詳細資訊。)
插入內含作業系統的 USB 快閃磁碟機,以及顯示器、滑鼠和鍵盤,然後開啟電腦。
您看到的第一個畫面會告訴您,按下按鍵以進入系統設定或 BIOS。按下按鍵以開啟 BIOS。(如果畫面退出速度太快而無法看到金鑰,請查閱主機板使用手冊。)
首先,請檢查元件是否都安裝完成並可經識別。在 BIOS 中找出顯示電腦系統資訊的頁面(不同的主機板有不同的 BIOS 設定,但您應該能找到提供這項資訊的畫面),並檢查系統是否能識別您目前所安裝的所有元件。
接下來,在 BIOS 中找到開機頁面(可能稱為「開機順序」或「開機優先順序」)。變更開機順序,將快閃磁碟機設為第一,並將您要安裝作業系統的硬碟機(如果您使用 SSD 作為開機碟,表示作業系統要安裝於此)設為第二。
重新啟動電腦。您的電腦將從 USB 啟動,而作業系統安裝程式則會彈出。請依照指示完成安裝。
組裝並非就此結束
如果您已透過我們的指南一路完成作業,那麼恭喜您完成組裝(如果這是您第一次組裝,更要特別恭喜)!然而,組裝作業不一定就此結束。
打造個人電競電腦最棒的事,就是這項工作永遠不會真正結束。隨著硬體不斷發展,客製化電腦的自訂能力幾乎永無窮盡,而您自己的裝備則可同時根據需求與預算,隨您需要保持在最新狀態。
當您下次針對想玩的新遊戲檢查建議規格時,請記住這些可能性。您剛組裝的電腦將作為日後所有遊戲體驗的基礎,且微調元件是擁有組裝電腦的樂趣之所在。
現在您知道如何組裝一部電競電腦遊戲,請考慮將您的電腦整合到成熟的電競賽場中。您還可學習如何透過對 CPU 超頻等先進技術,將您組裝的電腦發揮得淋漓盡致。